發(fā)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發(fā)展起來的一類重要發(fā)光材料,但是其存在的聚集誘導熒光淬滅問題一直阻礙其在光電器件中發(fā)展,特別是碳納米點在可見光通訊器件方面的應用更是鮮有報道。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曲松楠研究員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郭睿倩教授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處理方法制備出具有高熒光量子效率的純碳納米點熒光粉,利用合適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原本固態(tài)下熒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表面氧化處理,實現(xiàn)碳納米點固態(tài)下的高效發(fā)光。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熒光粉較短熒光壽命的特點,首次將所研制的碳納米點熒光粉應用于可見光通訊器件。該工作對于研究解決碳納米點的固態(tài)猝滅以及推動碳納米點在照明及可見光通訊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該成果發(fā)表在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SCI影響因子12.4)上(Adv. Sci. 2018, 1800369),第一作者為在讀博士生周正杰,復旦大學田鵬飛為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曲松楠研究員和郭睿倩教授。并申請了一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已受理。
圖1. (a,b)基于ox-CDs熒光粉制備的白光器件,(c)光通訊系統(tǒng)的光路示意圖,(d)信號傳輸速率測試。
曲松楠研究員課題組利用過氧化氫溶液對以檸檬酸與尿素為原材料,微波法合成的原本固態(tài)熒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氧化處理,該方法不同于被較多報道的將碳納米點摻雜進入例如PVA或無機鹽等基質的方法,處理后的碳點獲得寬帶隙的表面能級結構,抑制了碳納米點聚集態(tài)下表面態(tài)的無輻射躍遷過程,獲得固態(tài)下熒光量子效率25%的黃綠光碳納米點。以所研制的碳納米點熒光粉作為顏色轉換層,通過調(diào)節(jié)碳點熒光粉的比例,制備出不同色溫的白光LEDs。所研制的碳點熒光熒光壽命只有幾個納秒(~ 6ns),將其作為光轉換層,制備可見光通信領域器件,國際上首次實現(xiàn)了帶寬為285MHz 、信號傳輸速率為435 Mbps的基于碳納米點的可見光通信。
圖2. (a)白光光源的照片、(b)發(fā)光光譜以及(c)色坐標。(d)基于半導體量子點光通訊器件帶寬測試曲線。
此外,他們也將傳統(tǒng)的量子點應用于制備高效發(fā)光粉,并將其應用于白光照明以及通訊中,顯色指數(shù)可以達到90.3,而光通訊速率可以達到42 MHz。該成果發(fā)表在國際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SCI影響因子8.097)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27160-27170),第一作者為助理研究員周鼎,通訊作者為曲松楠研究員和郭睿倩教授。
以上工作得到了長光-復旦合作基金項目、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及團隊項目、吉林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
文章鏈接:
- 基于碳納米點的超穩(wěn)定、強熒光復合材料 2017-01-05
- 具有強可見近紅外吸收和高光熱轉換的超碳納米點獲進展 2016-07-20
- 長春光機所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超級碳納米點”概念 2014-12-02
- 福州大學林騰飛副教授、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鄭曉春教授團隊 Small:高亮度熒光仿生軟體致動器 2025-07-18
- 四川大學丁明明教授團隊 Angew: 可視化β折疊到β轉角構象轉變的熒光聚合物囊泡及其用于顏色報告型藥物遞送 2025-07-11
- 中山大學顧林課題組 CEJ:利用熒光猝滅實現(xiàn)環(huán)氧防腐涂層中石墨烯宏觀分散的可視化與定量評估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