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機器人與人類相似的觸覺、思維和判斷能力是未來機器人發(fā)展的必然之路。近期,山東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李陽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仿生電子皮膚(BES),它真正服務于機器人并應用于機器人,以實現(xiàn)卓越的動態(tài)靜態(tài)感知和材料認知功能。首先,通過簡單的模板法和選擇性的自聚合處理制備了微結構的摩擦電和壓阻層,使BES具有高靈敏度和寬的檢測范圍。通過結合摩擦電和壓阻效應來選擇性地檢測動態(tài)和靜態(tài)壓力,所開發(fā)的BES能夠支持機械手監(jiān)測物體抓取過程中的整個過程。最重要的是,通過進一步結合神經網絡模型,構建了一個智能認知系統(tǒng):通過機械手在任意壓力下的一次觸摸,實現(xiàn)對物體材料種類的實時認知;即使與生物皮膚傳感系統(tǒng)相比,也表現(xiàn)出優(yōu)越的認知能力。該工作以“Biomimetic Electronic Skin for Robots Aiming at Superior Dynamic-Static Perception and Material Cognition Based on Triboelectric-Piezoresistive Effects”為題發(fā)表在《Nano Letters》上。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圖1 BES模擬人類皮膚的觸覺感知和認知能力
圖2 BES支持機械手的FA和SA觸覺感知
圖3 LSTM輔助機械手的觸覺認知
該工作是團隊近期關于柔性電子領域觸覺感知及認知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之一。在過去的兩年中,團隊制備了一系列基于微納米尺度結構的柔性傳感器件(Adv. Sci. 2024, 11 (3), e2305528.),并系統(tǒng)探索了微納結構對傳感性能的影響(Small 2021, 17 (41), 2100804.),通過不斷探索及優(yōu)化,在實現(xiàn)機器人觸覺感知及認知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Adv. Mater. 2022, 34 (31), 2202622. Matter 2022, 5 (5))。此外,團隊在濕度傳感以及類腦計算等方向也開展了相關工作(Nano Res. 2022, 15 (10), 9341–9351.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31 (34).)。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0623
- 武漢大學陳朝吉/四川大學張偉 ACS Nano:仿生梯度水凝膠電解質界面優(yōu)化構筑穩(wěn)定鋅離子電池 2025-07-21
- 福州大學林騰飛副教授、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鄭曉春教授團隊 Small:高亮度熒光仿生軟體致動器 2025-07-18
- 聚烯烴材料自修復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 天津大學潘莉教授團隊 Macromolecules:仿生雙晶相協(xié)同設計實現(xiàn)高強度智能自修復 2025-07-17
- 中國科大龔興龍教授團隊 AFM:天然皮膚啟發(fā)的多功能柔韌皮革基電子皮膚 2025-05-27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楊龍研究員團隊 Nano lett.:面向水下電子皮膚的溫控響應纖維素基 Janus 智能水凝膠 2025-05-09
- 福大楊黃浩教授/張進教授、福醫(yī)大附一醫(yī)院吳巧藝主任醫(yī)師 AFM:氧化應激驅動的多模態(tài)抗菌電子皮膚貼片用于慢性傷口實時監(jiān)測與治療 2025-02-24
- 深圳技術大學史濟東等 Carbon:基于石墨烯-納米纖維素復合薄膜的自修復應變/濕度雙模傳感器的設計及在可穿戴呼吸監(jiān)測的應用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