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九色蝌蚪_丁香六月狠狠综合天香_亚洲永久精品国产大片_国产b站免费版视频_老色鬼在线播放精品视频_天天看片97涩_小黄人福利导航_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_国产91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三区_91九色麻豆_综合亚洲欧美精品日韩?v_天天日天天日天天日天天日天天日天天日 _蜜月国产免费福利片_久久99国产精品片久久99蜜桃_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_免费在线1区2区3区

搜索:  
吳志攀:一流大學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
2010-05-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wǎng)
 
我們今天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把“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搞清楚。我認為,無論古今中外,一流大學的精神氣質必然是相通的,一流人才的實質也是一致的。應該學習西方大學的歷史經(jīng)驗,繼承蔡元培所開創(chuàng)的傳統(tǒng),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
 
第一、一流大學就是要培養(yǎng)精英人才。中國這么大一個國家,需要有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同樣也需要一批志向高遠、堅定成熟、有哲學頭腦的精英,他們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流大學要通過嚴格的考試,招收最聰明、最勤奮、最具有競爭力的學生。入學后,要給他們嚴格的訓練,把基礎知識搞扎實,知識面要廣,眼界要開闊,要有對純粹學術的濃厚興趣,而且能夠站在哲學的高度來認識世界、把握人生。
 
第二、一流大學要培養(yǎng)通才。學生什么都學一點,學了一肚子“概論”,那不是通才。通才之所以“通”,是因為他有好的思維方法,他的頭腦是受到過訓練的,有不斷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的能力。培養(yǎng)通才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讀古今中外的“大書”,文理醫(yī)工,各科的學生都要閱讀這些經(jīng)典。大學要請最好的教授來指導,帶著大家一起精讀。如果在大學階段,學生能真正讀通了幾十本、一百本經(jīng)典,有這個基礎了,那他就是通才。
 
第三、一流大學要重視哲學和學科方法論的教育。學生不光是學習政治課本上的通俗哲學,還要學高深的哲學,尤其多讀一些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原著,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武裝自己的頭腦。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大學生接受的信息是海量的。面對海量的信息,大學生的思想容易走向偏激或虛無。解決這個問題,硬管硬壓效果都不會很好,必須用深刻的理論來指引他們,幫助他們體會到真正的智慧的魅力。
 
此外,許多大學在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階段才會開方法論的課,而且有時候因為老師本身經(jīng)驗不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主張,一流大學從本科生階段就應該有這個訓練,請不同學派、不同風格的大學者來講,甚至手把手地教學生做科研。這個底子打好了,將來不管從事什么工作,學生都是有“章法”的。
 
第四、一流大學要引導學生加強人格修養(yǎng)。當然,真正一流的大學,首先要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對今天的“80后”“90后”來說,“叛逆”不再是不禮貌的詞匯,“自我”不再代表自私,“夢幻”不等于虛無,“拍磚”也不僅表示反對。對這些變化,我們大學的教授都理解了嗎?做大學教育的人,要懂得學生的心理,推心置腹之后,才能潤物無聲。
 
不過,無論什么樣的個性,都要加強修身教育。大學在德性方面,應該是“保守”的。對于一流人才來說,“溫良恭儉讓”和“仁義理智信”,一個字都不能少。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大學里乃至全社會的“國學熱”已經(jīng)熱了二十年,但怎么樣才能讓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深入人心,還需要大學再思考。
 
第五、一流大學要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的人才。我們招來的大學生,十七八歲,正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挑戰(zhàn)極限的膽量和沖破束縛的渴望,都是最旺盛的,如果大學不能將他們的這些沖動和天賦轉化成伴隨終身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那么這個大學教育能算成功嗎?
 
到底怎么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我覺得根子還在前面提到的“學術寂寞”和“學術獨立”上,我們的大學要能安靜得下來,教授要坐得住冷板凳,那么學生才能靜下心來思考。什么東西熱門就去追什么,墻頭草隨風倒,哪還能有想象力?一流人才須得有一種“定力”,可能我們現(xiàn)在比較缺的就是這個,有了定力,守得住“正”,然后才談得上創(chuàng)新。
(作者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上一頁]  [1]  [2]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wǎng)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wǎng)收集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jīng)本網(wǎng)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打印】【關閉

誠邀關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擔項目
更多>>科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