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航天學院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赫曉東教授、王榮國教授團隊的一種基于人類真實皮膚結構的“汗毛-皮膚”傳感器研究成果,發(fā)表于美國化學協(xié)會《應用材料與界面雜志》(影響因子7.145)上。傳感器所具備的傳感功能接近于人類皮膚,被選為當月“頭條科技視頻”在美國視頻網(wǎng)站(YouTube)的美國化學協(xié)會專欄報道,視頻標題為《“汗毛-皮膚”結構有效提高機器人敏感性》,同時“福布斯科技”也對該成果進行了專門報道。該論文通訊作者為郝立峰副教授和王榮國教授,第一作者為博士生張健,哈工大為該論文唯一署名單位。該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皮膚是人類最為重要的感知器官之一,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研發(fā)接近于人類皮膚的傳感器,以使機器人可以像人類那樣感知世界,例如抓取物體并感知滑動、感知氣體流速、分辨物體軟硬等,F(xiàn)有針對人工皮膚傳感器的設計模型都是基于光滑皮膚,利用各種納米單元或者結構實現(xiàn)高靈敏度的感應,但是在量程范圍或結構耐用性上都存在不足。哈工大智能人工皮膚傳感器的汗毛部分采用鈷基玻璃包覆磁性纖維,皮膚層采用人工硅膠;利用交變磁場激發(fā)磁性纖維產(chǎn)生的耦合磁場在外界應力下導致的變化來進行感應,傳感器具備高靈敏度(可感知0.15毫牛重量的蒼蠅),超大量程范圍(0.15毫牛至25牛),可感知氣體流速,具有可修復性,可通過按壓來感知評估材料的硬度等性能;通過雙頻率交變磁場同時激發(fā)的檢測方法可以實現(xiàn)對材質(zhì)電磁性能的評估,可以在感知壓力的同時分辨材料屬性(區(qū)分磁性體、非磁性導體、絕緣體)。目前,對于材料屬性的評估絕大多數(shù)人工皮膚傳感器并不具備。“汗毛-皮膚”傳感器已初步應用于機械手夾持過程中摩擦力大小的判斷,未來在機器人領域有潛在的應用前景。柔性器件領域知名學者、大阪府立大學教授竹井邦晴評論說:“‘汗毛-皮膚’傳感器的檢測量程令人印象深刻,其設計思路也是獨一無二的!
原文鏈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mi.6b14236
ACS報道鏈接:
https://www.acs.org/content/acs/en/pressroom/presspacs/2016/acs-presspac-december-14-2016/hairy-skin-for-robots.html
Forbes Technology報道:http://www.forbes.com/sites/samlemonick/2016/12/01/artificial-hairs-could-give-robots-new-senses/#527f6179720c
Phys.org 網(wǎng)站報道:
http://phys.org/news/2016-12-electronic-hairy-skin-robots-human.html#nRlv
- 張躍院士/廖新勤/陳忠等 AFM:可變機器人皮膚 2024-10-16
- 長春工大呂雪團隊 Macromolecules:高韌性石墨烯基水凝膠在柔性傳感器中的應用 2023-08-25
- 人工電子皮膚為截肢患者帶來希望 2016-07-13
- 濟南大學王鵬/浙理工孟垂舟等 AFM:具有高響應速度與高穩(wěn)定性的柔性溫度傳感器 2025-07-15
- 南方科技大學郭傳飛教授團隊 Matter:柔性傳感器界面再突破 - 超細微柱賦能強韌粘接與高靈敏感知 2025-07-01
- 西華師范大學劉琦課題組 CEJ:無引發(fā)劑太陽能光聚合制備高性能、寬環(huán)境適應性和可回收水凝膠傳感器 2025-06-26